我在的手价值历的美元那场内幕滑市场闪崩千万a亲
说实话,在加密货币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什么样的奇葩事都见过。但2021年10月那天发生的事,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后背发凉。当时我刚加入Alameda Research没多久,正处在熟悉公司交易系统的阶段。 Alameda的交易系统其实挺有意思的,就像一个精密的瑞士手表。主要的交易都是由半自动化系统完成的,这套系统聪明得惊人。交易员们的工作更像是给AI当教练,他们调整参数、设置策略,然后让系统自己去市场上冲锋陷阵。 但就像任何好用的工具一样,有时候你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。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或者遇到一些特殊的套利机会时,就需要人工介入。这时候交易员就得亲自下场操作了。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办公室的气氛。一个交易员在处理一笔比特币卖出订单时,手指就像不听使唤似的——小数点往后多移了两位。想象一下,本来想以65,000美元的价格卖出比特币,结果变成了6,500美元!这种错误在业内有个诙谐的名字:"fat finger"(胖手指)。 后果来得比闪电还快。比特币价格在一些交易所瞬间从65,000美元的高位跌到了8,000美元,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。推特上各种猜测满天飞,交易员们都在疯狂地互相打听:"到底发生了什么?" Binance US事后发了个声明,把责任推给了"一个算法存在缺陷的机构交易员"。这说法让我暗自摇头——典型的公关话术。 这次失误让公司损失了几千万美元,但在Alameda的文化里,这似乎只是"成长的代价"。SBF(Sam Bankman-Fried)的处事哲学很明确:快速行动、打破常规。在他看来,我们通过快速行动获得的收益,远远超过了偶尔的失误成本。 说实话,这种思维方式既令人着迷又令人担忧。传统交易公司可能在开业前就会做足风控措施,但我们却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慌忙补漏。那次事件后,公司终于给手动交易加上了价格验证机制,但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昂贵了。 如今想来,那次"胖手指"事件就像是一个隐喻,预示了后来FTX帝国的崩塌。当一家公司把速度看得比安全更重要时,迟早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
那个价值连城的失误
事后处理与文化反思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越南打响国家加密第一枪:东南亚数字金融格局或将重塑
- Web3游戏: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造梦工厂
- 零成本获取GPU算力的终极指南 - 手把手教你白嫖数字黄金
- 加密货币资助恐怖主义的真相:专家揭露夸大数据的背后
- 当华尔街老钱遇上区块链新贵:一场金融基础设施的悄悄革命
- 全链游戏革命:当虚拟世界真正属于玩家
- 11月3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指南:BTC与ETH的市场观察
- 从表情包到区块链:2亿用户的迷因帝国如何华丽转身
- 11.21行情观察:比特币强势反弹,多头力量蓄势待发
- Aave的GHO稳定币为何持续贬值?专家深度解析
- 这个隐藏的空投机会千万别错过!20%代币奖励等你拿
- 进博会上的金融创新:西门子如何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
- 资深币圈玩家分享:如何在震荡市中把握投资机会
- 比特币涨势遇阻:市场狂欢后的冷静思考
- Web3社交霸主之争:X和Telegram谁能笑到最后?
- 以太坊投资者仍在宿醉?Glassnode最新数据揭露市场真相
- 比特币多单700点盈利狂欢!老司机带你复盘精彩行情
- 当游戏引擎遇上区块链:一场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
- 以太坊扩容新星:SKALE Network正式登陆HotsCoin
- 摩尔定律:科技界的不老传说,如何重塑数字安全版图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