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启h现象的突产品社交示
这段时间Friend.tech的火热程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《海贼王》里那句经典台词:"想要我的财宝吗?想要的话可以全部给你,去找吧!我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放在那里了。"FT就像那个开启新时代的罗杰,它的成功与否或许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它为Social-Fi世界指明了方向。 说到Web3社交产品,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理想主义者,一类是现实主义者。前者如Lens、Farcaster这些"推特杀手",它们像拿着长矛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,想从零开始重建社交网络。后者则是披着社交外衣的经济游戏,它们更务实——既然现在打不过Twitter,那就先蹭它的流量。 说实话,我对第一类产品持保留态度。这就好比在2G时代就想开发微信,再好的产品也抵不过基础设施的局限。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第二类产品如何在现有社交网络上做加法。 通过观察FT的成功,我发现一个Web3社交产品要想突围,必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: FT最聪明的一点就是让用户无需从头开始。想象一下,如果你换了个新手机号,所有联系人都不见了,那得多崩溃?FT保留了用户在Twitter上的身份和声誉,就像搬家时带走了最重要的家当。 我在使用FT时就深有体会,看到熟悉的Twitter大V头像让我很快找到了归属感。不过它也有不足——没能把社交关系一起搬过来,就像搬新家只带了家具却丢了通讯录。 现在很多Web3产品都陷入了一个误区:认为钱包地址就是用户的全部。这就像要求每个人都用身份证号码当微信名一样反人性。FT聪明地反其道而行——用Twitter账号绑定钱包,而不是反过来。 我有个做产品的朋友总爱说:"DID不是做出来的,是长出来的。"微信能成为超级应用不是因为刻意要做DID,而是因为它先成了必需品。同理,现在Twitter账号就是最自然的DID。 FT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精巧的传播设计。KOL们为了卖Key会自发宣传,普通用户为了找人接盘也会主动拉新。这种病毒式传播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Fomo3D,只不过FT披上了更体面的社交外衣。 相比之下,那些理想主义的协议类产品往往需要烧钱做增长,就像一个穷小子追女神,花钱请客还得不到回应。 说实话,FT能火到这种程度多少有些运气成分。如果没有Paradigm在那个周末的助攻,它可能早就和前辈们一样销声匿迹了。 这个行业最讽刺的地方在于:我们总想找出成功公式,但真正的爆款往往都是无心插柳。就像当年错过StepN的人都会说"这不就是趣步吗",但时机就是一切。 如果说FT给了我们什么启示,那就是:与其好高骛远想要颠覆Twitter,不如先想想怎么在现有社交网络上做锦上添花的创新。毕竟,从大海里舀一瓢水,总比自己挖口井来得容易。 在这个大时代来临的前夜,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保持开放心态,像探险家一样在每个新出现的Social-Fi岛屿上插旗,谁知道下一个黄金国在哪里呢?Social-Fi的两种面孔
爆款社交产品的三大基因
1. 社交资产的无损迁移
2. 社交账号优先原则
3. 自带传播基因
启示与反思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见顶信号已现?一位资深交易员的实战手记
- 市场观察:降息预期的博弈与币市震荡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加密货币监管风向突变:美联储取消银行加密业务专项监管
- 海南华铁案例启示:中小企业如何玩转RWA?
- 深度解读|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: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
- 以太坊多空拉锯战:8.21行情深度解读与实战策略
- 2025年9月:区块链圈子的疯狂与理性
-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,加密货币市场掀起惊涛骇浪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两位金融界奇才为何力挺激进降息?美联储主席角逐战暗流涌动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当游戏不再只是游戏:自主世界的革命性意义
- 投资智慧: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黄金市场观察:多头行情能否持续?资深交易员为您解析
- 9月8日比特币以太坊行情观察:震荡中的微妙博弈
- 币市风云录:BTC双底现生机 ETH受压难突围 OKB成市场宠儿 名人币割韭菜套路再现
-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- 通胀数据意外走低,加密市场迎来暖风
- 搜索
-